close
吳育光/特稿
職棒假球案延燒至今,仍似野火燒不盡,國內業餘棒球人士痛心疾首:「涉賭球員中有15人不到兩年中華職棒球齡,業餘培養速度再快也不夠供應。」
業餘棒球人士表示:「國內職棒結構出現大問題,業餘把好好的球員交給職棒,沒多久就沾賭,職棒怎麼對得起大家呢?」
在這波涉賭被約談的球員中,李濠任、楊宗範、田顯明、林永坤、黃政琦和曹錦輝(旅外歸國)等6人只有1年中職球齡。莊宏亮、汪竣泰、買嘉瑞、黃榮義、曾嘉敏(無不法所得)、黃宏任、李義偉、許人介和張誌家(旅外歸國)等9人也不過2年中職球齡。在職棒簽賭偵結起訴書共點名的42位球員裡,比例竟高達35.71%。
「有些球員業餘培養了10幾年,期待他們未來為中華隊效力,沒想到一打職棒,大好前程馬上斷送掉!」
棒壇人士表示,職棒各球團或許應為菜鳥球員增設「保護條款」,防止菜鳥輕易受到外力左右。不過台灣棒球一向講倫理,菜鳥若持一把「尚方寶劍」,不受學長正當指揮,也有違棒球倫常。
「如何拿捏其中分寸尺度?並非那麼容易。」棒壇人士說,「職棒不是大染缸,好球員大有人在。不過涉世未深的菜鳥涉賭比例實在太高了,父母培養孩子這麼久,現在他們的心都碎了!」
球員出狀況,怪家庭、學校教育沒教好嗎?怪檢調無法斬草除根、除惡務盡嗎?有人認為,難道職棒不是球員另一個階段的教育嗎?球員在職棒階段出狀況,中華職棒就該勇於檢討、負起完全責任。
引用:
全站熱搜